“多可爱的小生灵啊!对人无所求,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。”——杨朔《荔枝蜜》
小时候读这篇课文,只觉得蜜蜂勤劳,荔枝蜜甜。长大后才发现,杨朔先生写的不只是蜜蜂,更是岭南人“酿造生活”的智慧——就像我们记忆里的夏天,总离不开那一抹荔枝红。
《荔枝熟了》胡日哲 摄
PART 01
吃荔枝的日常印记
哪个广州细蚊仔(小孩子)的拇指没被荔枝染黑过?剥呀剥,汁水溅到衣领上,黏糊糊的也不在乎,那些糖渍是暑假最珍贵的勋章。
剥荔枝剥出黑指甲(来源:南风窗、小红书)
阿嬷的“报纸保鲜法”至今仍然实用——报纸的多孔结构可以保持适当湿度,防止荔枝过快失水。用报纸包住荔枝放冰箱,就能锁住那份冰甜,这是代代相传的生活窍门。
PART 02
荔枝不仅能吃,还能玩
荔枝灯笼(来源:南方农村报)
小时候,一颗荔枝都被视如珍宝,要在手上把玩许久都不肯吃掉。当时流行做“荔枝灯笼”,要把连着枝的荔枝小心剥壳去膜,拎在手上,瞬间变成透亮的灯笼。
荔枝陀螺(来源:南方农村报)
吃完荔枝,把荔枝核对半砍开插上牙签,就成了自制小陀螺,比谁转得久——阿婆说这能“转走暑气”。
“点虫虫,虫虫飞,飞到荔枝基……”茂密的荔枝树下,浓荫蔽日,这里是我们的“天然游乐宫”。追逐着嬉戏,爬上树干寻觅藏身处,蝉声在头顶轰鸣,果香在鼻尖萦绕,那份树影流光下的肆意与无忧,是童年暑假的基底。
PART 03
广府文化里的荔枝
荔枝颂
“身外是张花红被,轻纱薄锦玉团儿,入口甘美,齿颊留香世上稀……”1957年,粤剧大师红线女到莫斯科参加第6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,她凭借《荔枝颂》等粤曲,为广东粤剧界捧回第一枚金质奖章。
增城挂绿
荔枝在粤语中谐音“利枝”,寓意“大吉大利”“枝繁叶茂”,寄托了对事业顺利、家庭兴旺的祝福。此外,荔枝果实饱满红润,象征生活红火、幸福美满。
井岗红糯
老广们常说“一啖荔枝三把火?冇哩啖火,边有咁甜啫!”——没这点火气,哪来那么甜味?这谚语道出了岭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。就像童年没被阿嬷唠叨“食多上火”就不算完整的夏天。
仙进奉丰收
当白昼最长的夏至来临,老广笃信并践行着古老智慧:“夏至食个荔,一年都无弊”!(寓意祛除百病,整年顺遂)。
长大后才发现,那些树下的疯跑、报纸包裹的冰甜、阿嬷的念叨,才是真正的“祛百病”……
如今荔枝依旧年年红,只是当年爬树的孩子,已成长为教下一代剥荔枝的大人。但每当蝉声响起,耳边仿佛又传来红线女的婉转唱腔,指尖泛起熟悉的黑——
那是童年寄来的明信片,写着:“喂,该吃荔枝啦!”
PART 04
《荔枝蜜》的当代回响
如果说荔枝蜜是凝固的甜,那么广州荔枝就是枝头跃动的蜜糖。如今这份甜蜜,就藏在2025广州荔枝赏味图中!
这份“舌尖上的岭南指南”,不仅带你解锁180家果园的采摘乐趣、57家线上店铺的极速鲜达,还能一键获取大宗采购通道!
除此之外,还有14条主题采摘路线——亲子研学、情侣打卡、非遗体验......点击开启你的荔枝甜蜜之旅。
现在正是啖荔的最佳时节,一年仅此一季,错过这个月,便要待来年!
来源:广州农业农村好股配资网
红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